說故事的方法多種,最簡單的就是一個人一張嘴巴,這是童話的源頭。拿上一把琴說書彈詞,或者兩人相聲對口,同樣是基於「人」上的發揮。現代大家習以為常的方式就是「繪本」。然則不是所有的圖文書都可以叫繪本,包括繪本在家長唸給孩子聽時的方法都有所取決。
家長為孩子朗讀的聲音對孩子是很重要的。
透過孩子似懂非懂的文字意義呈現時,某些時候是以情緒為主,而非一定要情節符合。不過有些嚴謹的繪本的圖文節奏緊密,畫面細節安排巧妙,除了原創者外,常常也有翻譯者的用心在其中,這樣子的繪本通常都要照著元文朗讀才可以得到書本精髓。
除了圖書館外,家長常被要求說故事的時候,通常也是大人最疲累的時候。不過,若能跟著孩子一起進入書本的節奏,冒險的暢快感常常可以趕走疲累感喔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劇團的演出受繪本影響很大,以下可以讓大家作為說故事的注意事項參考。
1.情節。2.畫面細節。3.情緒感受。
舉昨天文說到的「雞蛋公主」為例,托朋友之助,日文翻譯慢慢齊備。但最早在看不懂的時候,依著演戲習慣演繹出來的故事也很精采。
以下為3張照片裡,劇團原先自己的解釋跟後來翻譯後的差別對照。
1.
劇團:「有一個很愛吃雞蛋的巫婆,家裡面亂糟糟的。」
翻譯:「BabaYaga(東歐民族傳說中的老巫婆)在他磨坊裡,狼吞虎嚥地吃著他最喜歡的蛋,心情很是開心。那麼,吃這些蛋是怎麼回事呢?」
2.
劇團: 「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,拿出雞蛋一吹,變出一個雞蛋小公主,幫忙打掃家裡。盡責的雞蛋小公主,每天從早到晚都辛苦的工作。」
翻譯: 「巫婆拿出緞帶呼的一吹,紅色緞帶變成雞蛋公主的裙子,公主便開始工作了。」
3.
劇團: 「雞蛋公主住在一個酵母菌的房間裏。每天孤單一人。只有窗外的月光陪伴著他。」
翻譯: 「月光映照著在小木桶裡發酵的麵糰。」
第1個畫面,劇團是根據「情緒感受」說出「畫面情節」,但是翻譯在「情緒感受」裡用了「狼吞虎嚥」跟「很是開心」的形容。
第2個畫面,劇團說出情節以及多一點的情緒感受「從早到晚都辛苦的工作」,而翻譯則是有多一點的「畫面細節」~「紅色緞帶變成雞蛋公主的裙子」。
第3個畫面劇團有比較多的「情緒感受」說明~「每天孤單一人。只有窗外的月光陪伴著他」。
一般~
大一點的孩子會比較容易感受到「畫面情節」,小一點的孩子則是對「畫面細節」跟「情緒感受」比較明顯。一部好的作品跟好的朗讀一樣重要,這3個不同的繪本朗讀重點提供給大家參考。穿著紅裙子的雞蛋公主,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博物館裡是很受孩子歡迎的角色呢!
留言列表